斗争
LIHC
2024年12月07日
devices other
devices other
在其它设备中阅读本文章
share
share
分享到 Facebook
分享到 Telegram
分享到 Twitter
分享到微博
##斗争 文章从各个角度阐述“斗争”的含义。不足之处在于,多表达观点而非阐述客观事实,有些地方也不能太深入。又因本人实践经验不足,多纸上谈兵,读者自鉴之。 * [道](#道) * [争斗](#争斗) * [斗争](#斗争) * [叠加态](#叠加态) * [雷电](#雷电) * [修行1](#修行1) * [修行2](#修行2) * [修行3](#修行3) * [修行4](#修行4) --- ###道 道体本空性,空性、无、无极,空性具化为道体,道体是一,一分化成二。 阴阳,天地,是“二”的较为具体的表现形式,于是在六十四卦的乾为天卦和坤为地卦被称为父母卦。 二再生三,三可能指的就是“阴”+“阳”+“阴阳”。 “三”生万物,可能指的就是阴阳和合、阴阳碰撞,不断运转、创造演化出万事万物。 “道”,虚无缥缈,给人一种不俗的感觉,但以现代科学的角度,“道”其实就是规律,可以被发现和运用,比如说物理规律、化学规律、生物规律等等,具体一点,比如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正负守恒、同频共振、量子不确定性,哲学中的辩证统一、生物学中的进化论。 “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易六十四卦、“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都是“道”,都是对自然规律的总结和描述。 近代以来,我们人类对自然规律的发现和运用以一种前所未有、爆炸式的速度进行着,科学、技术、工业进行了几轮变革,造就了眼下璀璨的现代科技社会。 无论是现代科学规律还是传统文化规律,都只是对“道”的不同描述,这些具体的描述与道之间的关系就像海浪与海之间的关系,所以《道德经》“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本身是无法用语言完全描述的,所以老子说他“勉强”给这个无形的、混沌的、无限的、无象的、无声的、完整的存在命名为“道”,并且进一步“勉强”称之为“大”。这里的“大”并不是指物理空间上的大,而是指“道”的无边无际、力量无穷、运行不息的特性。老子用“大”来形容“道”的广大无边和运行不息,它既无所不包也无所不在,也包含了正在试图理解道的我们,是宇宙间最为根本的存在。 《道德经》是修行大成者老子用文字专门对道作的总结和描述,书中所说也只是最近于道,除此之外,《道德经》也是关于人生在世修行的一本书。修行既指人道的处世也指三家的出世。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教员同志 教员同志这句话想要传达的是生命的自强不息、奋勇向前、创造演化的蓬勃精神,但被很多人误解成“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一种对立思想。 -大道五十,天衍四九。 那独缺的“一”,就是生灵万物的无限可能性,其创造、演化的灵动之性。 假如把道比作一个能破解任何密码的万能钥匙,天道可能就是组成万能钥匙的大量代码主体,但是应对无穷无尽种密码,单靠着固定不变的范式是不能实现“万能”的,想要实现“万能”,必然需要一种应对任何加密方式都可以随机应变的核心能力,这种变通的能力,就是那个“一”。这个“一”,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主观能动性。 我们运用发现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规律去探索、去与人与天地碰撞斗争,现代各行各业百花齐放、竞相争艳,歌曲、电影、书籍,伤感的、励志的、歌颂平凡的,工程、飞机、火箭、汽车、电脑、手机、互联网、航空母舰、潜水艇,我们飞天遁地、我们走出地球、探索星辰大海,我们无所不能,超越古人的想象,这些都是我们作为生命,置身于天地,不断斗争、创造演化出来的结果,形成现在这个无比璀璨绚烂的人类现代文明。 所以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有人说是健康,有人说是挣钱,有人说是为了寻找另一半,有人说是为了补全自己,有人说是为了体验,有人说是为了活下去,有人说没有意义就是意义,应该说他们都对啊,就像科学和传统都只是对道的片面描述、但确确实实都是指向道的。我们生下来,我们活下去,人生就是不断地斗争,在斗争中不断演绎生机与活力,这就是意义,生活的意义,生命的意义。 --- ###争斗 我们共同身处宇宙中,这是一个整体,必然会有很多线一样的东西把一切都连在一起。 我们都是宇宙的一份子,我们都是地球的一份子,我们的身体几乎都是由同一些元素组成,我们都身处这个在我们看来是孤寂、黑暗、飘渺、空洞、虚无的宇宙当中,如果出了地球,我们的肉体甚至无法坚持一分钟。 假设真的有宇宙大爆炸,假设在那之后一百多亿年内产生了许许多多意识体,意识体有了各种各样、各个维度的能量形态,拥有肉体的我们人类也只是其中一种。但我们绝对的同宗同源。 如果站在宇宙的角度去看待渺小地球上的人类,我们为什么会有战争?为什么要有争斗? 我们有善有恶、有美有丑、有高有下,太阳也有升有落,星球有诞生有灭亡,宇宙星辰都在周期转动。于是,我们有和平也有争斗,我们的文明有失落有璀璨,我们的一切都在兴衰周期的循环中。 2024年开始, 2025年触底反弹, 生命在于奋斗,我们的最终目的就是不断创造,我们不断从阴阳两极的不断碰撞中不断获取力量、获取能量,从而不断前进、不断进化,这貌似是争斗存在的理由。 但这不是发动战争的理由。 乾道是自强不息,坤道是厚德载物。 乾道是造化无穷,是摧枯拉朽,是化腐朽为神奇,也就是不断奋斗不断前进的含义。 乾道是发展创造、是演化,而坤道是稳定、是承载。 虽然有时发展和稳定会有冲突,但二者是可以相辅相成的,二者都是最正的道,都是顺道而行。 发展和稳定就像夫妻两人,相辅相成关键是得正法。 我们星球上一直以来都有战争,显然,我们在稳定和发展的平衡上做的并不好,这归因于我们的文明尚且稚嫩,就像总是夫妻吵架,大多都是小孩子脾气作怪,但是小孩子脾气又象征着活力,小孩子脾气让我们犯错,犯错让我们不墨守陈规、打破旧有规矩限制,让我们成长、进化、突破,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一”。 这可以解释战争、争斗为什么存在,但这不是发动战争的理由。 正确的争斗,比如奥运会,各方角逐、各显神通,挥洒热血与汗水,本应是斗争最纯粹的样子,绝不应该有现在那些乌烟瘴气的东西存在其中。 争斗角逐最激烈的对手,常常可以成为最亲密的朋友。 那个“一”允许我们犯错、允许我们不墨守陈规、打破枷锁,让我们成长、进化、突破,我们要怎么用好这个“一”。 关键在于中正之德,这也是我们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正努力去做的事情。 中正之德意思就是,不偏不倚、允执厥中,我们既要发挥“一”的活性、也要防止它过犹不及,这也是我们作为人最好的处世之法。 “一”就是斗争,我们在斗争中不断成长、创造、突破、进化,还要有内心的中正之正气,时时处处事事调节火候,温其如玉。 中,中国,中华民族,中正,源头,不偏不倚,混然圆成,活活泼泼。这是道源,所以我们华夏是未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未来。 --- ###斗争 斗争。斗争能产生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越斗争感情越深厚,就像两个粒子,靠近、分 离、靠近、分离、再靠近、再分离,不断的斗争就是在不断的纠缠碰撞过程中互相磨合,不断的斗争就是在不断的互相深入。 同样的,在斗争中不断的失败,可以获取经验、汲取力量,斗争是成长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社会进步最有效的方法。 斗争,什么是斗争?斗争本质上是一个能量交互的过程,互相成长的过程,互相完整的过程,一个自我迭代的进化过程。 闪电的形成,由于云层中水滴和冰晶的碰撞导致上下出现巨大的电压差,才得以释放电子击穿空气形成闪电,斗争的过程就像是积雨云中形成电压差的过程,等待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击穿固有认知,突破、超越自己。 一个人或许可以在平常生活中发现自己的种种缺点,但是只有在斗争中发现的缺点才可以被自己有效改变。 在平淡生活中无法获取能量,你只会不停的原地转圈,你的认知绝不会深刻。 而在斗争中,你不得不做出改变,因为斗争的另一方会迫使你必须要行动起来,而对方也一样被你迫使要必须行动起来。 在斗争中,你会在行动中不断出现新的认知,不断重塑、巩固、打破、再重塑你的认知,这就是“知行合一”。 - 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教员同志《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如果用斗争去看教员同志的书籍思想,就能找到准绳,会发现他从始至终都在呼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斗争、去抗争、去突破。 斗争本质上就是两个能量体在互换能量,所以如果斗争的双方的能量差异很大,那么在能量层面上更加受益的一定是能量低的一方,因为在斗争过程中,能量低的一方会被迫把自己提升到可以与对方抗衡的能级。 还是教员同志年轻时候那句“与天奋斗,与地奋斗,与人奋斗”,其中奋斗指的就是利用自身以外环境的力量,来迫使自己做出一系列改变,让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不是纸上谈兵、胡思乱想,陷入对现实世界的无效观测,并产生一系列消耗心神的妄念。 读一读教员同志的诗词,写的是这天地的巍峨壮阔、写的是我们人的奋进气魄、豪情壮志,唯有真正置身于天地间、唯有与敌人与过去的自己进行激烈彻底的斗争,才能写出这些诗词。 不经过现实的不断奋斗、磨砺、斗争,就绝不可能有正确的、深刻的、实事求是的、唯物的世界观,这就是为什么世界绝不可以交给理想主义者。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一个人如果能在人类社会中运用斗争的力量,那么将会具备乘风破浪的能力。 有压迫就一定会有反抗,压迫得越厉害,反弹得也就越剧烈,压迫与反抗也是一种斗争的形式,能够正确运用斗争力量的社会将会不断进步。 很多法律条文都是在不断斗争中完善的,夫妻的感情是越吵架越深厚,很多对手最终成为最亲密的伙伴。 但是吵架、斗争啊,最忌讳的就是、阳奉阴违,也就是逞小人之举,所以好的、有效的、正确的斗争一定要在双方都敞开了来,把自己的所有观点都表达出来,就像把自己完全暴露在阳光下。 光明正大的、英姿飒爽的我们,才能体会到生命这场伟大冒险的乐趣和真谛。 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毛演绎了一个榜样,正直坦荡光明磊落的做事是可以成功的,前提是你能力定力足够强大” 。 如果去看教员同志相关的传记,你会发现他从始至终都拥有一颗赤子之心,他为黎民百姓着想的赤子之心,不论他经历再多困苦磨难,他都会重新站起来,继续坚定地走他心中那条路。 但这个世界缤纷多彩、黑白交织,要允许除了自强不息、光明磊落的人以外的人事物存在,要允许不同的人去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一个人都有他存在的意义。 都说成年人的世界里只有筛选、没有教育、只有选择、没有改变,因为这个世界必然有善有恶、有美有丑,因为这个世界就需要这阴阳两极来作为源动力,所以成年人都是这个不行就下一个,因为有些人在这个时刻就是不可被改变、时机未到果未熟。而且前面也说过,你以为正确的“道”,在他看来可能是一副丑恶模样,因为能被我们知道了解、认知到的“道”,都被具化了,所以都不准确。但确确实实有“远道”和“近道”之分。 所以,找和自己三观相合的作为同行之人,这样最好了。 >“你最好了。” 斗争与爱是一种什么关系? 2023年我写了一篇关于喜欢和爱的文章,现在读来依旧顺心,但略显空乏肤浅,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里面提到相爱的夫妻双方就像太极图的阴阳两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唯一,就像地球的南极北极,同体一源,相望相守,但是忽略了如何产生爱。没错,只有经过不断的斗争,才能产生那个所谓刻骨铭心的爱。 那文章说喜欢就像小孩子,长大了就是爱了,这个长大的过程就是斗争的过程。比如情侣谈恋爱,期间必然会不断出现很多问题,会闹会吵,在经历分手的刻骨之痛后,才能成长、才能长大,他们才能深刻认识到两个人在一起应该如何相处,如何关心人,怎么付出,怎么收获付出,在付出和被付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并且会懂得如何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去爱、去陪伴,因为失去过,所以更懂得珍惜。 两个人不断斗争、不断深入,吵来吵去,期间要把握火候、掌握时机,洞悉对方希求,每一步都稳稳走过,而后慢慢温养,最终才能生出爱,同心向前。 --- ###叠加态 123456789,我们基于这些简单的数字发明了很多数字游戏,其中就包括时间。 而时间除了被用来定义这个世界、定义我们的人生,并赋予我们人生的概念之外,还经常被我们赋予其他含义。 比如17:20、13:14、7:48等等等等这些令人眼熟的数字组合,就是一件普遍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互相内耗斗争的事情。 都说我们中国人含蓄内敛、委曲求全、总是喜欢维系一种微妙的平衡,总是喜欢在任何时候都留余地、留退路,要保证自己不败,这不是,就把这个数字游戏玩的醇熟,有时还不亦乐乎,经常用来表达明面上不好表达的意思。 在这个游戏里,互相之间好像永远不会确切的知道对方是不是有那某个意思,双方好像也都很默契地不会去揭穿它。 也由于这种非明面上的表达,也无法揭穿它,如果硬去揭穿,对方可能会退到“余地”里装作不知道,或者来一句“你想多了”,于是我就变成了那个“不讲理、不懂事”的人。 所以它既有、又没有,好像处于一个量子叠加态,我想要得到确切的答案,于是很直白的想要去观测这个量子叠加态,于是量子叠加态坍缩成了具体的态。 假设存在另外一条时间线,那个时间线中有一个少年在五点二十收到喜欢的女孩给他发消息,他欢喜的不得了。 当然,稚嫩的少年当时肯定无法清醒,但我们这里假设他可以很快清醒过来,他想到“有没有可能,她不是有意的?但要是真...”于是手忙脚乱的在五点二十五回了消息,后面她在六点零一分才回复他,“好吧,好像确实是想多了”,这时他才注意到这只是一个通知,应该是要和很多人都发的那种,于是他选择在六点零五分回她,少年没什么聊天技巧,双方说的话语很平淡。 那个“有和没有”的量子叠加态,由于少年的观测而坍缩,具化为了“有”,或者具化为了“没有”,这种坍缩过程其实发生在我们当下的每时每刻,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对未来的这个量子叠加态进行观测,进而产生一系列事件和事物,创造当下的每时每刻。 我编辑了一句话。在我还没开始编辑时,“我不打错字”的可能性很大,但那个未来仍然是不确定的叠加态,因为我还是可能会打错字,又或是突然手指抽筋,又或是来了一个电话、于是放弃编辑去做别的事情,这些态的可能性相对来说小一些,但不等于0。当我开始打字编辑的时候,那个当下我打字的每个具体的时刻,都是这个无限可能性的叠加态被观测而坍缩的每时每刻,我在创造世界。 我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我们是现在的创造者,我们是未来的观测者。我们现在的每一个情绪、每一个动作、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想法,都是通过对未来这个不确定的量子叠加态进行观测而坍缩所具化而来的。 我们的心在造就每一个当下,每一个当下都是我们的心和外界碰撞、斗争的造物。 那这样岂不是说,我在床上翻个身就是在斗争了?那就要看站在什么层面理解斗争了。如果站在叠加态的观测上,确实是我和外界进行交互的斗争。如果站在“一”的诠释上,这种几乎就不属于斗争了,因为在我床上翻了个身,几乎没有从外界获取任何能量,所以我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也不会有什么富有创造性的想法出现。除非我在看书。 我们创造了宏伟的几千年人类历史,创造了璀璨的现代科技,于是有了键盘,我读了一些别人的书籍,心中产生了一系列想法,想法加上键盘,产生了现在这些字,这些字遇到你,你看完后或许会冒出一个你以前从不曾有过的念头,这些过程都是思想碰撞、思想斗争,都是在创造。 教员同志年轻时候写信找朋友,他找朋友的第一点就是看这个人近期读了什么书。读书是教员同志贯彻一生的事情。 看书可以给我们的思想斗争提供养料、输入能量,可以打破和重塑我们的固有认知,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当看书处于和外界进行斗争的一个休息区时,知行合一了,才能发挥它最大的效用。 也就是说,我在一个人的时候也可以进行思想斗争,上面说了,斗争需要有外界的力量来迫使你进行改变,所以最好能走出去。思想斗争的外部力量可以通过视频、声音、图片、书本文字等进行输入,比如我可以通过大量阅读书籍来获取思想斗争的观点原始积累。博取百家之长。同时在做事情中去实践、去印证、去调查,王阳明 “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诗经》“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既然是斗争,最基本的、需要有两种观点,它们不一定相反但需要有不同之处。 在思想斗争的原始积累过程中,我不能永远只认同一种观点,永远只接受我当下认为对的观点,而偏执地认为另外一种观点就是一定是错误的,我需要做的是,去调查去了解,就像教员同志非常经典的一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雷电 前面说到,斗争就像雷电。 雷电的形成过程: 云层中水滴与冰晶的碰撞导致电子转移到云层下侧,使得云层顶部(正)和底部(负)间形成巨大电压差/ 电场。 当云层中电场能量累积到一定程度,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如氧和氮)就会被电离,这个过程中,大量气体分子失去电子,空气中出现大量自由电子和正离子,尔后空气变成了导电的等离子体。 接着形成许多导电通道,云层底部的大量电子在短时间内沿着导电通道被释放下来,在这个过程中,空气中的其他分子被激发到更高的能态,当这些处于激发态的空气分子返回基态时就会释放能量,并以光和热的形式辐射,这就是我们能看见的雷电,大量的热量使通道附近的空气剧烈膨胀形成声波,带来雷鸣。 闪电的形成,关键在于的电子被大量带到了云的底层,上下形成了正负极。 那我们人身体能不能产生闪电呢? 冬天脱下毛衣时,或者脱完毛衣之后,用手去碰一下铁床架时,也出现击穿空气产生电弧的现象,甚至会噼哩啪啦响。 这种电弧产生的过程,也是碰撞摩擦引起的,衣服摩擦,导致电子转移,在衣服上积累大量电子,因此局部会形成巨大的电压差/ 电场,进而击穿空气,空气分子被激发并释放能量,产生电弧。 这是我们人体和外界相互作用产生的电。 那我们人体内能不能自己产生闪电呢?或者说我们人体内能不能自己产生光呢? 以前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晚上我闭上眼睛,蒙上被子,确保没有光线照进来后,我把眼睛往边上按一按,可以看到光环。我很奇怪,我体内哪来的光? 我上网一查,说是视网膜受到机械压力,发出神经信号,被大脑解读为光,或是机械刺激下的视觉残像/“光幻觉”。 那我睡着之后做梦,梦中场景里的光从哪里来的? 现在梦还没有被完全研究透彻,但有一种观点认为,梦里的光来源于大脑在人体休息过程中仍处于活跃状态,于是它可以不通过视网膜,而自己生成一系列视觉图像和场景。 梦里的光源自于神经信号/ 神经元,而神经元的传递,又是神经元膜的电位迅速变化导致的,而电位的变化是由离子的流动引起的,离子即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比如钠离子,源自于:人体内各种酶和激素引起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中,出现各种原子间电子的迁移变化,进而形成离子。 而酶和激素等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是由体内各种功能的细胞合成的。 体内各种功能细胞的特异性,是由于这个细胞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引起该细胞内的基因出现有选择的特定表达而带来的。 体内发生生物化学反应的能量主要是由体内的主要能量货币腺苷三磷酸ATP提供的。 能量货币ATP也是由人体生物化学反应带来的,比如我们饮食带来基础能量物质,转化成葡萄糖后,再将葡萄糖转化成ATP。 总的来说,不管是什么光,我们体内的还是外界的,都只是一系列可以被我们大脑识别的神经信号,都和电子的运动、能量的释放有关,**这一切在物质世界的层面都是有迹可循的、可以追根溯源的。** 假设有人闭上眼睛,他清醒着,慢慢地安静下来后,眼前的黑暗中一道闪电直直劈下,顿时他浑身激荡,心跳呼吸瞬间加快,过了好一会才平复。 再假设有人闭上眼睛,他还是清醒着,慢慢地安静下来后,眼前出现一个圆环,神似日全食,等他想要仔细看的时候,又看不见了。 这些光从何而来,人体内怎么会出现闪电?而且还和天上的雷电效果一样,震心荡神? --- ###修行1 这里我想先举一个关于教员同志的例子,出自一本他的传记。 教员同志和萧瑜都是杨昌济先生的学生,杨教授把教员同志和萧瑜列为他在长沙曾教过的几千个学生里最出色学生中的前三名,他们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互相最要好的朋友。 说一下杨教授,他的中华传统德育对学生时代的教员同志有很深的影响,教员同志也以一篇《心之力》得到了杨教授100加5的破格分数。我个人认为,教员同志在后面的道路上始终如一、为救天下苍生的大德大善,与他年轻时候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有着莫大的关系。当然,必须要指出,他在后来发现了他所接触的传统文化思想对实际国情的无能为力,继而在许多外来思想中寻求救国之道,并最终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事实证明,这是最正确的选择。历史已经证明,不管是什么,只要进入中国被我们接受了,就会有我们中国的特色,会被我们同化,为我们所用,而且用得很好,因为我们有几千年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根基底蕴,融百家成一家,且不会失本。 说回萧瑜。萧瑜后来去了法国勤工俭学,回来后教员同志和他久别重逢谈了很久,这时他们发现他们之间已存在一条鸿沟。教员同志当时已经有了相当的实践经验,参与了很多政治的事务,领导了很多农民的工作,对现实国情有了很多深刻的认知。 教员同志专注于组织力量夺取政权,而萧瑜则为可能失去个人自由而担心,萧瑜说:“像刘邦和项羽那样争夺天下的斗争,在耶稣和释迦牟尼看来,就像街头顽童为争一个苹果打架斗殴一般。” 那什么是修行?像萧瑜那样,把个人自由置于第一位,追求大自在、追求解脱,就是修行吗? 传记书中说,教员同志听到萧瑜那样的话后,不置可否道“你不认同卡尔.马克思的理论,多遗憾”。教员同志并未以国家大义去抨击萧瑜的个人追求,而是尊重朋友的选择,他太帅了。 那什么是修行?我们同处地球之上,太阳有升有落、超新星形成和爆发,星辰周期旋转循环。地球土地有贫瘠有富饶。假设别人的领土贫瘠,而我们的领土富饶。地球的资源有限,而我们日益强盛。假设别人好吃懒做,而我们勤勉奋斗。资源的优劣,人的好恶,阴阳善恶,势必会引起一系列资源争夺战,这关乎民族存亡。帮助国家发展、强盛,就是尽人事,就是修行。 我们生在这里,有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假设异族入侵,我们种族灭亡,你我身死,哪来的个人大自在、大解脱?你我境界低劣,却妄想一步登天。 有人可能会想,一切本就虚无,我什么都不做了,灭亡就灭亡,灭亡不就解脱了?这种是典型的虚无主义、顽空。我们生下来,我们活下去,在前面已经讲过,生命就是不断地斗争,在斗争中不断演绎生机与活力,这就是意义,生活的意义,生命的意义。 假如相信有轮回,觉得这一辈子开局太烂了,想重开一次,于是为想不开找到了理由,但更应该想到,如果真的有轮回,那么长久以来一定已经形成了一个公平完整成熟的规章制度,开局烂自有烂的理由,重开还是会烂。当然轮回的观念是错误的、落后的,因为这会让人们认为别人好就是理所应当、自己坏就是咎由自取,这种理念和宗教没什么区别,也就是所谓的宿命论,封建帝制是它的造物,历史中处处能看到它卑劣的行迹。 为什么我们要坚决抵制宗教?因为宗教的教义本质上都是误导人们远离“一”、误导人们丢弃作为生命的主观能动性、误导人们远离斗争,让人失去生命的活力和未来的无限可能性。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宇宙中的一切都关联在一起,在能量层面,“一”之斗争具备无限可能性,无限可能性就是无穷无尽的能量,宗教的做法可以理解为一种能量的掠夺,也就是割韭菜。所以过度仰慕迷恋一个人,就配不上这个人。教员同志说人民万岁,不要搞个人崇拜,就是想要人们自主独立,开发我们的个体自由,他和我们所有普通人是一样的。 --- ###修行2 我现在能想到的未来,就是结合自身修行与物质世界的科学探索,提升自己的同时服务于人民。 下面讲一下自身修行和科学研究相关的修行思考。 修行修行,听上去玄乎乎的。 首先,自身修行就是革命,革自己的命,所谓心死神活,你的“心”死了、小我死了,你就不会再被你后天的意识和乱七八糟的欲望所左右,并且可以做到顺道而行易。 如果真的存在命理格局,那革命革的就是你的八字命理格局的命,用什么去革?就用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去革,用斗争精神去革,用中正之德去革。 党内强调党员的党性修养,古人所说君子之德很像党性修养。 自身修行所革的命,也指我们的私欲,这些私欲造就了很多党内人士的实际腐败和思想腐败。党的自我革命是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途径。革私欲命的过程就是不断用中正去调和发展和稳定的过程。 天道无情,也就是说天道不会有我们的那些七情六欲,所以天道可以管理我们人间界,维持秩序、维持平衡。所以你看,管理者总是要具备这样无情的、维持平衡的博大特点,衡,恒久、衡常、不息。这是否也是一种困境,他们亲手把自己困了起来。又或是身不由己,高处不胜寒。当然我这有点蜩与学鸠评论鲲鹏的味道了。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修行修行,不管做什么都要脚踏实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最初就是求个身体健康。所以现在自身修行的目的就变成了身体健康,这样身体健康和做科学研究就很自然地、可以被俗世所接受地被讲出来,也很自然可以被理解为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所以自身修行:跑步是修行、早睡早起是修行、按时吃饭是修行、劳逸结合是修行、保持心情开朗是修行、照顾好自己是修行,发挥自我的主观能动性是修行。 做科学研究,个中滋味个中晓,这貌似是个‘时也运也’的事情,如果把科学研究作为自己从事的行业,那它就切切实实和自己的前途命运挂钩了。能否到好的平台、遇到好的导师、进入好的方向、把握好的时机,都貌似被设计好了。 貌似在天道的淫威之下,绝大多数人都要被限制的死死的,被大环境,被别人,被那出生时刻的五运六气,还有因果、也即天道最惯用来维系平衡的强大规则工具。 如何破局?别忘了,我们有那个“一”,那个超脱天道之外的“一”。我们可以运用这个“一”去奋进、去斗争、去做任何事情,包括突破自己现有的所谓命理格局。 但必须要注意的是,由于天道的存在、因果的存在,我们的所有一切都和天道和因果紧密关联,而且天道无处不在,我们做的所有事情、说的所有话本质上都是我们向外输出的能量,这些能量就是受天道规律管辖和限制着的,所以我们想要破局,我们就必须要运用“一”去做顺应天道规则的事情,天道本身也是规律,我们运用规律,尽量去做能够帮助天道平衡的事情。如果去为恶、去捅娄子、去破坏平衡,结局可想而知。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所以,我们人身成功的关键、做科学研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将我们的心引导向一个在天道看来是利好一面的方向。 科学研究上能有什么利好的方向?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促进国家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世界和平。往小了讲,给父母、妻子、子女、朋友提供一个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造福身边的人。 这些发心而行,心之所向、身之所行、知行合一,都是修行。 --- ###修行3 我这节想说的修行,是集大成者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的修行,这个“修行”既指人道的处世之行,也指三家的出世之心。 三家就是儒释道,但是不是儒教、佛教、道教,而是儒家、道家、佛家,三家的学说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说要诵经念佛祛业障、求平安求富贵、抛妻弃子、脱离尘世出家去,三家说要入世脚踏实地、大隐隐于市、真道须在尘世中寻得。 处世之行就是尽人事、就是老老实实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把自己该尽的责任尽好,在其位、谋其政,对父母、对妻子、对子女、对朋友、对领导、对事业使命,这就是修行。 那什么是出世之心? 李白深受道教思想的熏陶,十五岁时便向往修仙,并在中年时求得一个天师为他授道箓,成为了一名道士。他的很多诗词中,寻仙访道、超然世俗的情怀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洋溢着仙风道骨、如梦似幻的意境,令人心驰神往,仿佛置身于飘渺仙境,感受那份超脱尘世的自在与逍遥。 《大明王朝1556》里面的嘉靖帝向往道家修炼、追求长生,忽视朝政大事,导致腐败和贪污泛滥,社会动荡,祸国殃民。电视剧里他天天吃丹药,吃、住、睡、谈朝政的地方都有道家讲究,我看的时候觉得老高大上了。这种追求方术、吃丹药的所谓修仙、就是典型的错误修行。 鲁迅先生的《药》,里面贫民老栓为了治疗儿子小栓的痨病,听信迷信买下了所谓的“人血馒头”作为药方。我们中国人非常务实,只要是利于我们的东西,我们就拿来用,但是大多数人是容易被误导的、接触不到真相的。 我们新中国为什么要破除封建,实行唯物主义?就是因为有太多人遭受了或正在遭受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的荼毒。邪法大行其道,如果高层认同大家去搞这些东西,国家不可能稳定,人民不可能幸福,文明不可能进步。 前两节提到,修行是革自己的命,是顺天道而行。革自己的命就是逆天改命的过程,就是奋斗的过程,就是突破所谓的命理格局、固有命运的过程。 修行是一个祛魅的过程,大道至简,真正的正法不会挑人,谁都可以行,并且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有利于为人处世,有利于日常工作,有利于身体健康。 所以修行不是那些八卦风水、不是那些命理相学、不是那些机关术数、不是那些打坐吐息、不是那些冥想守丹田、不是那些练气炼炁,如果我没有足够的德行,我想要通过这些所谓的修行方法去达到逆天改命的目的,绝对是痴心妄想。没有德行的人不会得到天道认可,也就遇不到正法,即便正法摆在眼前,也看不见、学不成。他们甚至会专门接触到那些歪门邪道,到头来病痛缠身、过程中害人害己。 同频共振是宇宙的基本规律,一个人心正,就能和正法互相吸引。一个人心邪、私欲重、求取心切,就会和非正法互相吸引。人与法会同频共振相互吸引,人与人也一样。 一切修行始于善,归于善,始于德,归于德。 -道不远人,人自远道。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与道同行,谓之德。 现在网上很多所谓修行的东西,大家估计都了解过不少。但不妨看一看这位先贤关于德行的话: -何为德?恤老怜贫、惜孤悯寡、施药舍茶、修桥补路、扶危救困、轻财重义、广行方便者是也。何为行?苦己利人、勤打尘劳、施德不望报,有怨不结雠,有功而不伐,有难而不惧,见义必为者是也。能积德,能立行,愈久愈力,德服鬼神,品超庸俗,高人一见,决定入目,大道有望。否则,不积一德,不修一行,妄想成道,偶遇高人,掩其不善而着其善,自谓可以欺人,殊不知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矣。 -故古之圣人,必先明道。古之贤人,必先积德。未有不明道而能圣,未有不积德而能贤。 道化阴阳,再具化为万物,万物有五行属性,也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在人是性、情、精、气、神这五元,五元对应人的信、仁、智、礼、义五常(即儒家的仁义礼智信)。 我们作为人最本质的东西--这一性一情,就是一健一顺,一刚一柔。 修行修行,德行为本,性情相合、健顺相当、刚柔均衡也很重要。 这即是前面提到的用于调和发展和稳定的中正之德。 所谓性情中人,能够按照自己的本性和情感真诚生活的人,真实、自然,不受世俗束缚、不虚伪、不做作,时时保持内心的纯洁和真诚。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 ###修行4 现在的沙盒游戏正朝着人造一个完全真实的世界发展,代码工程师们想自己当上帝。以前只会重复对话的NPC现在被装配上了人工智能“活”了过来,它们可以模仿我们人类的思维、可以像朋友一样和玩家互动。 这两年人工智能的发展太快了,前面十几年里,互联网、芯片科技、工业发展、文化交织带给世界的这种剧变,或许会在人工智能这里再发生一次,零几年的中国、清朝的中国的人们想象不到现在人们的生活,就像我们想象不到未来人的生活。 为什么我们的身体只能活八十岁左右?几十年里我们经历生老病死、爱恨情仇、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我们有童年、少年、青年、壮年、中年、暮年,我们的阅历经验让我们在每一个阶段会做那个阶段的事情,我们绽放然后枯萎,像流星、像浪花。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我们的真实世界像是被设计出来的,规律、因果、天道就像是一个庞大的、无所不能的超级人工智能,我们每一个生灵也都是一个个超级人工智能,一切都像是由一行行代码组成,代码赋予我们自由度,就像是赋予我们主观能动性。 由我们人类设计的人工智能AI已经在几乎所有领域超越了人类,我作为人的优势和未来在什么地方? 道衍化出人类,人类创造出AI,AI反超人类,一切始终在道内,就像天道规律也无法超越道,因为一切本身都属于道。 三家总说我们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后天知识学习和锻炼增长了我们的计算、分析、逻辑、总结等脑力还有我们的身体素质,但都被AI和机器人远远甩在后面。我们的创造力可能被剥夺,在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上,我们是不是真的要返到先天那一步?还是说我们要进行一些后天能力的开发、增强、进化?当下应该怎么做? 如果灵魂是存在的。关于灵魂的来历,我看到网上有两种类别的观点: 第一种,我们是高维度生命体,我们被困在地球、被困在这具身体中,有说是来历练为了变得完整、有说是被惩罚、有说是被俘虏被囚禁,但都告诉我们终极目的是要回到高维。 第二种,我们是厌倦了高维的单一乏味、空洞无趣,才来到地球、来到这个身体,来体验、来玩乐的。 具体来说,比如外星人、通往星座的星门、不同维度的龙、地底原住民、高维低维、阴谋论等这样那样的故事。 大家千万千万别被这些言论带偏了,千万不要迷信这类言论,只要相信了他们,就容易被割韭菜,害人害己,这在前面说宗教问题的地方已经讲过了。 我认为正确的做法是,秉承唯物精神、斗争精神、调查精神。当我们不知道灵魂是否真实存在的时候,我们当下就应当把它当作一个量子叠加态。 -在其位,谋其政。 确实,我们人类存在的时间相对于所谓几十亿年的地球、上百亿年的宇宙来说,太过于渺小,人类的出现随着我们的不断探索也越来越趋向于某种神秘。但是我们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我们拥有无限探索的自由意志,这一切的开端都在当下、都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这个世界具有唯一性,我们只有不断地去调查、去了解、去实践,才能够无限接近那个客观唯一的真实。绝不是瞎猜瞎想瞎信,但同样不是去盲目否定。 修行就是实践求真的过程,是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斗争过程,修行必须拥有良好的德行、有大善之心、有性情相合,去接近这个世界的真相。 回到前面提到的那个闭上眼睛看到的闪电还有日全食,如果那个人没有看见闪电就不会有那个震心荡神的经历,就不会明了和感受那一刻的真实。如果没有经过艰苦攀爬登临顶峰,就绝不会有那一刻全身毛孔打开、精气神激扬的切身感受。 修行就像科学,是实践求真,是秉承着唯物思想、探索世界、不断接近唯一真实的过程。
本文链接:
http://lihcyi.com/index.php/99.html
LIHC
昵称*
邮箱*
网站*
加入讨论吧...
check
add comment
arrow_back
新篇
旧篇
arrow_forward
expand_less